图1国家摄影北极奇观图片(6张)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 指北寒带与北温带的界线,北纬66°34'纬线圈 指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 北冰洋和其周边海域 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 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千米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图1是早先NASA拍摄的北极冰盖图,但是到2011年底为止,海洋部分的冰层已经全部融化了,这种趋势也将逐步蔓延到北极大陆上的冰层 北极区域北极区域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 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 而夏季仅7、8两个月 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 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3℃左右 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 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以及海陆分布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 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地区也曾记录到-63℃的气温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 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 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 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 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 几个月之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 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 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 温度最低会降到零下50℃ 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到了四月份天气才慢慢暖和起来,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的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 五、六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 在这个季节,动物们可获得充足的食物,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季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九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 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 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 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相当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千米,夏季覆盖53%,约有749~800万平方千米 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 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通常所见的绝大多数冰山,指的是那些从陆缘冰架或大陆冰盖崩落下来的、直径大于5米的巨大冰体 大型的桌状冰山的厚度一般可达200~300米,平均寿命长达4年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特别巨大的冰山,长数十公里,像一片白色的陆地,横亘在暗灰的海面上 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1912年世界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就撞上了一座从北冰洋漂出的冰山而沉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著名的“冰海沉船”惨剧 北冰洋表层环流图北冰洋表层环流图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 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 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夏天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 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 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 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 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千米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入30000立方千米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千米淡水 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 5万立方千米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千米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 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 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隐性地壳组成的 而北冰洋(大洋性地壳)年龄则年轻得多,是0 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 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 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千米,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 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 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格陵兰岛既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85%)被冰雪覆盖的岛屿 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3万平方千米,其冰层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 格陵兰岛所含有的冰雪总量为3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 4%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 5m 而如果南极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66米 在格陵兰岛和北冰洋其他岛屿那深广无边的白色寒冷世界里,降雪无法融化,于是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 新雪轻松柔软,每立方米重100千克 实际上,新雪直接飘落冰面的机会并不多 由于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水泥粉一样的积雪,随风掉落在冰面,形成风积雪 风积雪的密度比新雪大,每立方米重400千克 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渐渐变成由细小雪晶粒组成的粒雪 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新冰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820千克 当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做蓝冰 被覆盖在白色新雪、粒雪及新冰下面的蓝冰,构成大陆冰盖的主体 而且,越是深层的冰,形成的年代越古老 据估计,格陵兰冰盖最深处冰层的年龄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100万年以上 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 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 格陵兰岛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 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 所谓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 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运行的山谷或低地中静静地推挤着、摩擦着、移动着 它们缓缓地,但却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后惊天动地地崩落入海中 冰盖移动,最后崩落在海水中形成巨大的冰山 仅以这种方式,格陵兰岛的陆地冰盖每年损失的冰量达到150立方千米 另一方面,格陵兰岛每年通过降雪而累积的总冰量却是大约170平方千米 但是与南极的情况一样,科学家们还不能肯定回答,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究竟是在缓慢增长,还是在渐渐消亡 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 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目中的世界模样 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 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 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 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 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23 35万里又75步 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 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 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 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登上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 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 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 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 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作“终北国”的地方 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 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 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 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 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 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 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古希腊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 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 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 冰岛、格陵兰岛的发现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 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 他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杀人之后,被驱逐出境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划去 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 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 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 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 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 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 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由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国是一个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 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 因此,中世纪的北极探险考察史是同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分不开的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 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 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 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4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记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 1597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 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 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 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 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千米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 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 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 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 正是由于他的发现,使得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 但是,前后共有100多人在这两次探险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 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 他们在浮冰上行进了61天,吃尽千辛万苦,步行了1600千米,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270千米 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 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45′的地方 1831年6月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1845年5月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 全队129人在3年多的艰苦行程中陆续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 这次无一生还的探险行动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而富兰克林爵士的英勇行为和献身精神却使后人无比钦佩 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 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然而,这些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成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喜悦 因为穿越北冰洋的航行实在太艰难了,所以毫无商业价值可言 这一持续了大约400年的打通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探险活动,我们可称之为北极航线时期 直到19世纪末期,虽然有许多航海家都曾试图到达北极点,但他们却并没有把北极点作为当时的直接目标,而只是当作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 但是,征服北极点毕竟是他们最伟大的光荣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而变得更加令人迫不及待 在新一轮征服北极点的竞争中,民族光荣与体育冒险精神已经超过了商业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科学考察活动也开始渗透到北极探险活动之中 徒步征服北极点的光荣,归于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 他在23年的时间里多次考察北极地区,终于在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把美国国旗插在北极点的海冰上 1937年,两个苏联人乘飞机第一次在北极点降落 从北极航线的开通到征服北极点的过程,可以称为北极点探险时期 北冰洋岸堆积冰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大规模科学活动,标志着北极单纯探险时期的结束和科学考察时期的开始 但是,对于地球的未知领域来说,科学与探险总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更何况北极的科学与探险又和政治、军事、经济密切相关,因而各现代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北极点的关注 1958年,美国的核动力潜艇从冰下第一次穿过北极点 1959年,美国潜艇“鹦鹉螺”号第一次冲破冰层,在北极点浮出水面 1968年,美国的一个探险家自皮尔里之后,第一次乘雪上摩托到达北极点 1969年,一个英国的探险队,乘狗拉雪橇从巴罗出发,也到达了北极点 1971年,意大利人莫里齐诺沿当年皮尔里的路线到达了北极点 1977年,前苏联破冰船“北极”号第一次破冰斩浪,航行到了北极点 敢问路在何方1978年,日本勇敢的一位探险家植村独自驾着狗拉雪橇,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人单独到达北极点的艰难旅程 顺便说一句,他是到1993年为止,唯一的只身到达北极点的亚洲人 1979年,一个前苏联探险队第一次靠滑雪从冰面上到达了北极点 回顾人类进军北极的历程,可以看出“天然时期”主要是由亚洲人完成的 而自从人类文明有目的地探索北极开始,就几乎全是欧洲人的功劳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华民族终于抬起头,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地平线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十几年里,我们中华民族的足迹正在迅速地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最遥远的南极大陆 然而,时至今日,却仍然还有约占地球表面积1/7的一大片地区,还没有中国人的足迹,那就是地球之巅——北极 1993年4月8日,一位名叫李乐诗的香港女士,第一次代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华民族乘飞机到达北极点,迎着狂风展开了一面五星红旗 如今她已经凯旋,我们正等待着出征 到了2007年,去往北极点最便捷和舒适的方式则是乘坐破冰船,世界上唯一一所商业运营的核动力破冰船叫做“五十年胜利号”,属于俄国人 由于看到中国的巨大潜在市场,该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由一家高端旅行公司独家运营,为中国客人提供贴身服务 主要有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狼、麝牛、白鲸、一角鲸、驯鹿、旅鼠、北极兔、北极虾等 全球暖化现象已经让北极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与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失去连接 尽管这对于海洋运输可能是件好事,因为这让大西洋与太平洋间出现新的航线,但是北极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发加拿大与美国的领土争议 根据联合国与加拿大政府专家的说法,北极附近气温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快两倍,到2050年前,船只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 北极月平均海冰面积变化趋势图这种情况可能让伦敦到东京的海上航程减为1万6千千米 从伦敦经苏伊士运河到东京需要航行2万1千千米,经过巴拿马运河则需要航线2万3千千米 从15~17世纪,许多海洋探险家曾试图从极地海洋地区向西北前往亚洲,并导致多数探险家丧生,但全球温室效应却可能开辟新的航道,越来越多极地海洋地带已经没有冰存在了 2023年5月,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由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正导致海洋向北极大气层排放更多的汞,从而给北极生态系统带来风险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1987年签署的以保护臭氧层为主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第一个无冰北极夏季的出现推迟了15年 英国著名海洋专家、剑桥大学教授彼得·维德汉姆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时声称,到2015年夏北极海冰将完全融化,这将对北极熊等生物的天然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破坏 维德汉姆教授表示,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快速地萎缩,最短只需要4年时间就可完全消失 尽管每年冬天海冰还将会重新出现,但是在夏季没有海冰的日子里,北极熊等动物将失去天然的捕猎场所,这将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最终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以及格陵兰岛的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反复,已达到最小值,大约400万平方千米 自20世纪80年代来,相关机构采用了多种模型对被海冰覆盖区域的萎缩速度进行跟踪监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海冰萎缩速度还将加剧,但认为到2030年这些海冰仍然存在 不过,美国海军研究院专家马斯劳维斯基的推算结果是,北极海冰的消失速度比联合国预测的速度更快 这一理论引发了许多争议,但是维德汉姆认为这种计算更具说服力 维德汉姆表示,“尽管他的模型最极端,但这也是最好的模型 它能够显示冰量的减少速度,这一速度非常快,我们可能很快就看到冰量降到零 2015年,这是我得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预测结果 ”到了冬季,海冰仍然又会出现 但维德汉姆担心,在夏季无冰期间,人类在北极的船运业务以及石油勘探行为将会大大增加,这将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冬季时,北极熊会在陆地上冬眠,但到了春季它们就会转移到冰上进行捕猎 维德汉姆表示,“现在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一严重的问题,就是北极熊生存问题 它们要么被灭绝,要么回到陆地上捕猎 陆地栖息以及杂交繁殖也可能导致北极熊物种的消失 ”欧洲研究人员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北极变暖,会加速俄罗斯北部一带东西伯利亚海海底永冻层的解冻,据悉该地区蕴藏着大量甲烷 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效果大20倍的温室气体 一些科学家认为,已经有证据表明大量甲烷气体正在泄漏 其他人则担心甲烷泄漏的速度,快到足以加速全球变暖,最终加快像格陵兰岛冰原融化之类的其他环境和气候变化 剑桥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彼得·沃德姆斯表示,正因为如此,研究小组认为有必要评估这些改变,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 他认为最快到2015年北极海冰就可能在夏季完全融化 研究人员运用一种较新的经济模型,评估甲烷排放增加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尽早抑制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超过放任不管造成的潜在损失 根据甲烷的排放量,研究人员计算出其潜在损失可能达60万亿美元,其中80%的损失由那些对水灾、旱灾和暴风雨带来的冲击控制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承担 伊拉斯谟大学的盖尔·怀特曼教授说,研究小组的调查凸显世界领导人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这个“经济定时炸弹” 人们原先认为,直到距今约1 3万年前,才开始有人居住在北极地带 但挪威科学家在俄罗斯境内,北极地区靠近北冰洋的一条河床上,发现了石制工具、马和驯鹿的骨头、雕刻过的猛犸象牙等 放射性碳测年法表明,这些物品约有3 5~4万年的历史 新发现将该地区的人类劳动史至少向前推了2万年 但这些人到底是尼安德特人还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尚无充足证据判断这些居住在极北苦寒之地的人到底属于哪一群 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爱斯基摩人属于东部亚洲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特征,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分别居住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 首领多为萨满,一夫一妻制 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 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 一般养狗,用来拉雪橇 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 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 已使用现代渔猎工具,并乘汽艇从事海上狩猎,亦从事毛皮贸易 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有个别资本家 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集团 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 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寒冷 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 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 现今已知最早的爱斯基摩文化,出现于阿留申群岛中乌姆纳克岛上的一个地点,据记载,距今大约为3,018±230年左右 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们是典型的爱斯基摩人 东部爱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积,占整个爱斯基摩人居住范围的 3/4,而人口却只占1/3 由于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西部的丰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东部地区的高一些 爱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文化差异也很大 爱斯基摩是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 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 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 “爱斯基摩”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 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 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或“因纽皮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 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 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及北极地区各种因努伊特语使用者的分布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 总人口约13万(2000),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 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 1万)、加拿大北部(3 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 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 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 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 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爱斯基摩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猎取海豹 夏季,爱斯基摩人划着单人皮划艇,带上海豹叉或带刺梭标、网、绳子等工具,来到海豹经常出没的海面寻找猎物 猎人静静地划着双桨,不停地搜索海面 爱斯基摩猎人从小练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见100~200米远处嬉戏的海豹 一旦发现猎物,猎人便尽快悄悄接近目标 等到靠近时,猎人迅速拿起鱼叉使劲投向海豹 动作要快,投掷要准确,否则海豹瞬间便会潜入水中逃之夭夭 被叉到的海豹同样也会潜入水中,甚至会把船拖翻 因为即使后面拖着条船,海豹也能游得跟平时一样快,所以猎手必须用网迅速拖住海豹,直到其最后精疲力尽 这时猎人再接近猎物,杀死它,把它拴在船边 然后全面检查一下船上设施,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 如果运气好,一个猎手一天能猎到二三只海豹 不走运的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到冬季时,海面冰封,爱斯基摩人就采用另一种方法猎海豹 海豹属于哺乳类动物,虽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却靠肺呼吸,所以必须经常不断地浮到海面呼吸空气,然后再潜入水中 海豹每吸一次气,可在水下呆7~9分钟,最长可在水中呆20分钟左右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它们就会窒息而死 由于北极地区冬季海面结冰,海豹无法在冰下找到换气的地方,它们就由下而上把冰层凿出一个洞,作为呼吸孔 爱斯基摩人就是通过寻找海豹呼吸孔来猎捕海豹的 加拿大北极地区冬季时海面封冻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期是爱斯基摩人食物来源最少的艰苦日子 这里的库普爱斯基摩人却有非常高明的寻找海豹方法,他们发动全村的人都到距海岸几公里的冰面上,寻找海豹呼吸孔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找到一批呼吸孔后,若干名猎手便同时出发,在每一个呼吸孔旁守候一个人 这样,如果海豹在一个呼吸孔被吓跑,势必要到另一个呼吸孔吸气 守住一片区域的每一个呼吸孔,海豹就难逃天罗地网了 采用这种方法,总有一两个猎手每天猎到至少一只海豹 直到几星期后,这一地区附近的海豹全部消失,于是村里的人再迁往别处狩猎 爱斯基摩人也用拉网的办法捕海豹 找到海豹呼吸孔后,他们在呼吸孔两侧各两米处的地方打一个冰洞,把长4米、宽1米的网布设在两个洞之间的水中 网的两端用绳子拉出冰面,系在打冰洞时堆在旁边的冰块上 网的下端,每隔半米缀上石块,使之下沉保持网的垂直 网的上端要同冰面拉开一段距离,以免网被冻在冰层的底面上 这样捕捉海豹与一般用粘网捕鱼的原理是一样的 爱斯基摩人通常是下网后,两三天再凿开冰面收取猎物 每当春季的阳光开始照耀这片经历漫长寒夜的大地,白昼变得越来越长时,捕海豹的黄金季节就来到了 海豹从冰下爬到冰面上晒太阳,它们躺在呼吸孔旁边,躲在刨出的冰碴后面 晒太阳的海豹对四周环境警惕性很高,一听到动静,马上跳入水中不见踪影 海豹晒太阳的时候,每过一会儿便抬起头,四下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危险,如果安然无恙,便又低下头享受阳光 这种情况下猎人只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接近海豹 接近海豹时,通常猎人在冰面匍匐前进,等海豹抬头时,便一动不动地躺在原地,把自己也装扮成一只睡着的海豹 或者干脆趴在冰上,也抬起头四下张望,模仿海豹的动作 幸运的是,海豹的眼力不太好,难辨真伪 由于冰面上障碍物很少,难以隐蔽,所以猎人有时用白色帆布做成挡板一样的屏障,像盾牌一样遮住自己 趁海豹酣然大睡时,猎人迅速向前跑动,而当海豹抬头观望时,猎人立即原地卧倒,停止不动,好像一堆冰雪 北极是目前人类社会尚未被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库,北极地区的能源、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被称为“地球尽头的中东” 北极资源种类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据保守的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北冰洋下的油气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22% 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 阿拉斯加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属尚未开发的地区之一 地质学家估计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4000亿吨煤贮藏于此 北极西部煤藏的理论储量为30亿吨,这是阿拉斯加北部煤田中质量最高的煤田,用最简便的常规露天采掘技术便可开采 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比中国的大同、北美的阿拉斯加更大,有人估计为7000亿吨或者更多,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 北极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优良 其西部的煤经过了1亿年古老的地质形成过程,是一种高挥发烟煤,其平均热值超过12000焦耳每千克,低硫(0 1%〜0 3%),低灰(10%),低温(含水5%) 北极的煤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 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分别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3%、30%和9% 北极除能源以外其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例如科拉半岛的世界级大铁矿和举世闻名的查尔斯王子山世界级大铁矿 在南、北极对称的地方都出现了世界级的大铁矿,这种有趣的分布方式是纯属偶然,还是与南、北磁极的位置或者与大陆漂移有什么关系,目前还说不清楚 除铁矿外,北极还拥有大量其他矿产资源 诺里尔斯克的世界最大铜镣铳复合矿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在阿拉斯加库兹布北部的红狗锌矿山,据估计拥有8500万吨矿石,其中含锌17%,铅5%,银75克每吨,它已成为价值111亿美元(1983年价)的世界级大矿 考明克跨国矿业公司和那纳公司正在对红狗锌矿山进行联合开发 在阿拉斯加朱诺石英脉型金矿区,从1880年到1943年已生产了108 5吨黄金,估计尚有13 2吨待开采 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矿曾产金24 8吨,仍含9 3吨待开采 贵金属矿的开发在白令海峡两岸此起彼伏 另外,格林克里克银矿是全美最大的潜在银矿,1988年开发后,生产能力为日处理1000吨矿石,估计可采1〜3年 北极地区还储有铀和钚等放射性元素,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如威尔士王子岛上的盐夹矿就蕴藏有28 5万吨杯矿石 作为世界上最浅的海洋,北冰洋半数以上陆架区水域深度不超过5米,便于大规模开采 北冰洋海冰的消融进一步降低了北极能源开发成本 北极地区还富有金,铀、钻石等稀有矿产资源,评估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 2003年,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钻石矿,使得加拿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钻石生产国 北冰洋底的多金属结核中蕴含丰富的锰、铜、铁、钻等资源 北极海域富集鱈鱼、红鱼、磷虾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蛋白库之一 北极的石油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学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及如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 如果按照广义的资源定义,则还应算上军事资源、科学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 2022年8月,俄总统普京签署新版国家海洋学说 俄将北极与领海和内海一道,共同划入事关国家安全和生存的关键区域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九牛电影天堂免费收集:北极完整版全集高清,北极在线免费观看,讲述了: 图1国家摄影北极奇观图片(6张)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 指北寒带与北温带的界线,北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