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爱真实的我,也许我会有勇气正视自己. 但对我来说,这个可能性很小”,伯格曼的绝对孤独背后是对自我的探寻,只有当一个人无法对待生活与自我的时候才会将全部意义寄托于他人,但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场域和节点却需要人将自己的一部分交托出去,付出的部分无法掌握和收回,以至于会影响本来的自我. 一个看似控制欲旺盛其实是过度封闭,一个貌似内向自闭但向往无限扩张,母亲通过不停的追逐抛弃女儿的同时塑造模型,女儿则用良心的谴责让母亲匍匐于自己的痛苦之中. 大量近景镜头逼问的是观看者. 即使是面对面的控诉,至亲之间尚且无法和解,对爱与自私的戳破最真诚而无情. 每个人专注自己的痛苦,却忘了带给他人的灼烧,争吵其实也是喃喃自语. 全片最关心无法言说悲喜却困于肉体中的赫莲娜. 暮年的伯格曼最后温情的给出了一封没有终点的信升降电梯不停运转,带我们走进鸳鸯楼中六对情人隐秘的情爱世界. 不能忽视的一个亮点,每次向窗外俯视都能看到楼下双鸳鸯. 楼内楼外,这是一个流淌着爱的现代都市水泥荷池塘. 工人爱侣打打闹闹,厂长丈夫紧跟时代热潮出轨红衣情人,画家夫妻从猜忌到和解,老夫老妻应酬忙做饭,新婚夫妇为一本《阿莫阿依》尴尬不已,高知倦俦忙读书没有备孕“替代机制”(即情绪). 现代都市里爱情的每一张脸都不同,但都是爱真实的样子. 告别了《阿莫阿依》中鸡犬相闻的邻里关系,现代社区老死不相往来的疏离隔绝中,爱似乎成了唯一. 郑洞天老师的模式很好摸透:关心房子与房子里的情感关系;时尚音乐(《阿莫阿依》中是交响乐,该片中是电子乐);变焦长镜头;人至上主义而动物受罪(《阿莫阿依》中的公鸡被宰被踢,该片中的金鱼),这似乎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不经意的环保寓言. 小凉山一个普通彝族家庭的女孩阿莫阿依辍学后,在扶教工作队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学校开始读书的故事. 影片中,适龄上学的阿依只读了一年便辍学,直到扶教工作队的年轻人深入普通人家调查时才被关注到,经过乡里、县里的汇报与讨论,扶教工作队清楚地认识到控辍保学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感情的投入,并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教育上的陈年老账. 阿依在扶教工作队的帮助下返回学校后,却面临着大龄学生重新入学的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珙桐花为名的桐华培优班应运而生. 在桐华培优班,成绩优异的阿依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考上师范学院后回到新建的村小当老师,为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少女的梦想之路已经启航,未来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