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更喜欢这一版简写素描,比《巴比伦》好. 性冷淡色调,画面很暗,与角色的遭遇不谋而合. 哪里都不是天堂,底层(其实也包含工薪阶层)失业后的挣扎,锐利而刺痛. 现如今,大洋彼岸的米国也出现冒领死人存款的悲剧. 贫穷,果然是一种最不该被同情的罪. 接受自己的命运,如野狗一般去死吧. 邱礼涛的暴力输出一直是尖锐又不带缓冲的,电影一开场就直接“杀人撞车砍手指”一条龙服务,吓得坐我旁边的姑娘直捂眼睛. 刘德华和古天乐天地双雄的故事挺有意思,但剧情也太政治正确了,简直枉费了这么好的背景铺垫. 看到结尾两人两败俱伤,只剩苗侨伟警官坐收渔翁之利,才想明白这部暴力电影为什么可以上映了. 巴比伦巴比伦(约公元前23世纪)一个年表出现较晚,描述阿卡德萨尔贡统治,有可能表明了巴比伦更加久远的历史. 所谓的韦德纳年表说,萨尔贡在“阿卡德前面”建立了巴比伦. (ABC 19:51)另外一个年代较晚的年表也类似地说,萨尔贡“挖起巴比伦坑里的泥土,在阿卡德附近建立与其配对的城市巴比伦”. (ABC 0:18-19)凡·德·米鲁普认为这些资料讲述的可能是年代较晚的新亚述帝国王首萨尔贡二世而不是阿卡德的萨尔贡. 语言学家I.J.盖尔布认为Babil这个名字是对一个更早城名的模仿. 黑尔茨费尔德描写了一个在古代伊朗境内的城市伯尔(Bawer),Babil这个名字可能是对Bawer的模仿. 大卫·洛尔则认为原始的巴比伦与埃利都等同. 根据《圣经》记载说:名叫宁录的王是巴别(古巴比伦)最初建立者. 琼·奥特兹(Joan Oates)在她书里的说法——巴比伦的意为众神之门——已经不被现代学者所接受. 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大片地区被阿摩利人所占据. 阿摩利人是来自北方黎凡特地区的游牧部落. 他们是讲闪语的人,和生活在巴比伦尼亚、亚述的阿卡德人一样. 但是前者原本不是农民,他们采取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圈养羊.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摩利谷物商人崛起,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几个城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最著名的有伊辛(Isin)、拉尔萨(Larsa)、埃什努那(Eshnunna)、拉格什(Lagash)和后来的巴比伦. 古巴比伦时期初期巴比伦王朝由一个名叫苏穆–阿布(Sumu-abum)阿摩利酋长于公元前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建立. 他宣布从邻近的城邦卡扎鲁(Kazallu)独立. 阿摩利人和苏美尔人、阿卡德闪族人不同,他们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人. 他们来自西边的土地,是半游牧的闪族入侵者.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二十世纪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古亚述帝国强大的国王们干预亚摩利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阿卡德语城邦. 可是在亚述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殖民小亚细亚之后,亚摩利人终于开始取代南部的土著统治者. 巴比伦(5张)巴比伦控制着周围一小片领土,一直被笼罩在更加古老,更加强大的城邦的阴影下,例如亚述、埃兰、伊辛和拉尔萨. 大约是一个世纪后,它成为汉谟拉比的短命王朝的首都,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于公元前一千七百九十二年到公元前一千七百五十年之间). 汉谟拉比因把巴比伦尼亚的法律编纂成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于世. 这对法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汉谟拉比统治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被称作巴比伦尼亚. 平原北部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被亚述统一. 在汉谟拉比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 这个亚摩利王朝对面积大幅度缩水的巴比伦尼亚进行统治,一直维系到公元前一千五百九十五年. 在这时候,属于印欧语系的赫梯人从小亚细亚入侵. 在赫梯人劫掠巴比伦之后,说着孤立语言的加喜特人从古伊朗西北部扎格罗斯山脉涌来,跟着入侵,占领了巴比伦,领导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持续了四百三十五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六十年. 巴比伦城市在这期间改名为柯瑞狄尼阿什(Karanduniash). 可是加喜特巴比伦最终成为了他们美索不达米亚同胞——北部的中亚述帝国(公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五年——公元前一千零五十三年)和东部的埃兰——的附庸. 在加喜特时期,这两个强权经常干涉、劫掠或控制巴比伦. 在公元前一千二百三十五年,亚述王图库尔提–尼努尔塔(Tukulti-Ninurta)夺取了巴比伦的王位,成为第一个统治这里的亚述国王. 据估计,巴比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一千六百七十年和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到公元前三百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它可能是第一个人口突破二十万的城市. 据估计,它城市面积最大时大约在八百九十至九百公顷之间. 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五十五年,在亚述人和埃兰人持续的侵略下,加喜特人失去了在巴比伦的控制权. 然后一个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本土朝代第一次统治了这块地区. 可是巴比伦国力羸弱,是亚述的附庸.